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资讯 >> 浏览文章
 
发达国家“人才套利”危及我国人才战略安全
www.chrdc.cn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发达国家“人才套利”危及我国人才战略安全 中国绿卡成世界“最卡”?

新华网昆明7月20日电 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背后都伴随着大规模高端人才的集中转移。目前,国际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美、日等国推行的“人才套利”政策正危及我国国家安全。在人才争夺战不断加剧时,我国却呈现出“留学赤字”、“移民赤字”、“人才赤字”的三大劣势,中国绿卡被戏称世界“最卡”。如何扭转我国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已迫在眉睫。

“人才套利”危及人才战略安全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预测,2010年至2020年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处于人才严重紧缺状态,2020年至2030年人才严重紧缺虽有所缓解,但仍处于匮乏阶段。各国为谋求在全球人才大战中抢得先机,竞争愈加白热化。

人才研究专家介绍,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发布了两个《美国创新战略》,推动移民改革,积极吸引高科技领域创新创业人才。欧盟通过“欧盟框架计划”、设立欧盟“蓝卡”等举措,以期在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此外,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才争夺。

在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尽管我国频频发力,但仍存在严重的“人才逆差”。统计显示,1978年至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24.5万人,同期留学回国人员仅为81.84万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大部分高端人才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海外。

人才研究专家认为,发达国家的“人才套利”行为支撑了其快速发展。我国在人才培养上有巨大的政府投入、家庭和社会支持成本,但发达国家以极大的政策优势在对我国培养出的高端人才进行“掐尖”,而不用担负前期成本,这直接威胁到我国人才战略安全。

中国绿卡成世界“最卡”?

与战时不同,和平时期争夺国际人才的战略措施由入境、签证、居留、绿卡、入籍等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政策体系构成。尽管我国“千人计划”等措施卓有成效,但在引才政策制度上还存在门槛高、手续繁、身份限制死等不利因素,我国仍面临着留学、移民、人才三大赤字。

“留学赤字”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显示,2004年,我国出国留学生与在华留学学生总数之差为31.62万人,2012年扩大至80.86万人。2012年,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总数为113.69万人,而在华留学生仅有32.83万人。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这种留学领域出现的高输出、低输入现象背后,暴露的事实是中国在为发达国家培养精英人才。

“移民赤字”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去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四大移民国的人数达14.8万,而同年我国给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发放总数仅有1202张,这还是中国实行绿卡制度以来的最高值。中国绿卡由此被称为“世界最难绿卡”。

2012年我国普通签证增加了“人才签证”类别,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利益掣肘,签证门槛不降反升,申请者寥寥。王辉耀说:“在人才流动管理中,一些现行规章制度和部门领导思维根本无法与实际需要匹配。”

“人才赤字”

近两年,回国海归人数虽然增加,但人才结构却并不乐观。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2012)》,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约一半为国外一年期硕士学位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回国等仅占总数的10%。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意味着在回国的海归中,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比例很低,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