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资讯 >> 浏览文章
 
“千人”潮涌中关村 入选者占全国1/5以上
www.chrdc.cn   2012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北京思比科董事长陈杰的办公室里,一幅几年前的大合影照片格外醒目。照片上,一群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在镜头前相拥而笑,背后是广阔的天安门广场。

  “这些都是当年在中关村一起创业的好友,照片上的人现在差不多都是‘千人计划’入选者(以下简称“千人”)了。”这位10年前开始创业,至今仍保留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头衔的第二批“千人”话语中充满激情和自豪。

  截至今年9月,像陈杰一样的海归中,490名“千人计划”入选者集聚在仅有232平方公里的中关村,占全国2263名入选者的21.7%,超过多个省份的总和。

  “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工程。该计划于2008年开始实施,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关键技术、高新产业、新兴学科等领域引进2000名左右拔尖的创新创业人才。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认为,如此多的“千人计划”入选者集聚中关村,意味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特区效应逐渐凸显,这必将引领中关村未来发展的新高度。

  “千人”潮涌中关村

  过去,说起中关村,人们想起的往往是电子商品一条街、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如今,中关村和一个全国瞩目的热词——“千人计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截至今年9月,中关村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已达490人,远高于北京以外的任何一个省份——排名第二的上海引进“千人计划”340人,排名第三的苏州引进264人。除青海、西藏外,全国29个省(区、市)均有“千人计划”引进专家,大部分省份的这一数字停留在两位数。

  从当初的电子商品一条街到如今一区多园的格局,中关村用20余年时间就完成了身份蜕变。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示范区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即将完成角色“三连跳”,而广揽人才始终是园区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

  “不是有了‘千人计划’的头衔才来中关村,而是中关村产生了这么多的‘千人’!”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夏颖奇博士感到自豪的是,许多中关村的“千人”都是由中关村管委会推荐申请的,中关村更像是“千人计划”的“娘家”。

  新世纪,海外归国潮初起时,中关村就是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首选之地。1999年,李彦宏回国创业,初创百度的地点就在北大资源楼的一个小房间里;邓中翰的“中星微电子”也是从中关村走向美国纳斯达克……今天,他们都已成为“千人计划”的入选者。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七批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中,来自中关村的入选者中有3名是溯及既往的“千人计划”入选者。溯及既往相对放宽了对入选者归国时限的要求,为仍工作在创新创业一线、回国时间较早的高端海归人才提供了机会。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千人计划”要求入选者必须是海外归国的“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能够入选的必然是“个个有绝活儿”。

  中关村管委会人才处的调研显示,中关村“千人计划”入选者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这些专业领域都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密切相关。他们所带回来的核心技术和团队,在高温超导线材、无线音频连接芯片、抗肺癌新药、重组蛋白等领域填补了国内30余项空白。

  第一批“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凯悦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洪流,是万古霉素人工全合成的主要科学家,被誉为近代自由基化学奠基人。回国后,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3种具有世界水平的新药型,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抗癌新药“恩妥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长效型抗肺癌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陈杰创办的“思比科”,连续研发出200万、800万、1200万像素CMOS手机摄像头芯片,打破了拍照手机摄像头芯片境外厂商的垄断。方沛宇领衔“华科力扬”开发出自主WIFI技术的防爆手机,撬动了由外国巨头把持的矿井通讯市场。

  放眼未来,中关村管委会一位负责人给出这样的评价,“中关村即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培育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批高端人才将为引领产业路径选择、技术突破和产业的国际化提供更加大的支撑”。

  事实上,许多“千人计划”之所以选择归国创新创业,就是想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改变国内相关行业滞后的发展局面。

  2011年上半年,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对“千人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千人”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中,“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出力”位居前列。

  “千人计划”后备充足

  事实上,不断涌现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只是中关村人才战略的一个缩影。依托各种引才工程,中关村吸引集聚了数量众多的海外留学人才。

  数据显示,2011年,人才特区通过专项计划共引进海内外人才4962人,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436人。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集聚各类高素质人才超过百万,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人才超过14万,海归人才近两万人。

  此外,目前,中关村汇集了368个“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入选者、137个(团队)“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入选者。这些都在不断为新一批的“千人”评选输送着新鲜血液。

  国际化是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千人计划”所代表的高端海归人才,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随着中关村国际化发展和吸纳人才的能力逐渐增强,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的从业人员中,有8991名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而且在中关村就职的外籍从业人员专业层次较高,外籍专家人数达1651人。外籍从业人员的从业领域,涵盖示范区全部的技术领域。

  但这些依然不能满足中关村的发展需求,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已经提上议程。

  今年9月召开的“中关村论坛”上,“吸引国际高端人才集聚”被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设分论坛邀请国际知名管理人、投资者、相关研究学者参与讨论,为中关村出谋划策。

  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在论坛上指出,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吸引了大批海归和华人华侨回国创业,那么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关村要面向世界吸引更多人才来中国创业,引领中国创业的大潮。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