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人才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创新思维推进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释放人才活力,使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改进培养支持机制
一个博士后新增产值15亿
海信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马小航博士研发的安卓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经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在产品上市第一年就新增产值15亿元,利税4.1亿元。这主要得益于青岛市的“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
该计划是市人社局在2013年围绕市“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实施的一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制度,涉及博士后站建设、博士后生活保障、科研、创业等诸多方面。按照计划,对新设站单位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站资助;对已设站并招收博士后开展研究的,经审核每年给予5万元科研资助。对新进站博士后承担的应用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性或创业前景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项目启动资金;成果在该市转化或用于创业的,经考核评估一次性奖励10-3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9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累计招收博士后1759人,在站博士后达1091人;2013年以来累计为近千名博士后发放资助1亿多元,科研成果遍及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初步构建了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融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新格局。
技工教育集团化改革
让蓝领工人变身技能达人
青岛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注重“产企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以技工教育集团化改革为主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
2012年,针对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单打独斗,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水平的困境,青岛市人社局出台《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意见》,以实施组团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先后组建技工教育集团9家、区域性职业培训联盟4个、行业性培训联盟3个,涵盖企业300余家、专业(工种)110余个,年培训能力10万余人,为行业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3万余人,构建了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同时,突出项目引领,以“金蓝领”培训、“名师带徒”计划为抓手,不断壮大产业技能人才骨干队伍、加快绝技绝活传承推广、带动高端后备技能人才成长。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技师工作站6个、市级技师工作站19个,入站技师达到243人,其中省市首席技师57人;每年承担技术革新项目209个,签订带徒协议510人,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近2万人,为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高技能人才基础。
改革评价机制
小学、职校教师可评“教授”
2012年底,青岛市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从根本上打破了职称晋升“天花板”,让小学老师也可以享受到“教授”待遇。改革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统一设置为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5个等级,增加了小学教师副高级职称比例,解决了优秀小学教师评聘正高、副高职称及优秀中学教师评聘正高职称的问题,盘活了整个教师队伍,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2015年,该市启动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改革原有职称体系,增设正高级职务级别。在职业学院设置正高级职务,打通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充分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的尊重和认可。
创新流动机制
小学校引来名校长
今年1月,青岛市文昌小学的武术节目《传承》一举获得“全国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金奖,这是该校实施“文武同昌”素质教育的成效之一。“文武同昌”源自校长张宏群,他原是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校长,是全国优秀校长、全国课堂教学创新先进校长。文昌小学成立于2014年,不知名的小学校却请来了全国闻名的中学校长,这要得益于当地出台的事业单位特设岗位政策。
青岛立足政策创新,采取一系列措施打破人才流动中的“玻璃门”。青岛市人社局出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突破岗位“瓶颈”问题,使事业单位在无相应等级岗位或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情况下,经批准可设置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的非常设岗位,用于引进像张宏群校长一样的急需高层次人才。同时,对事业单位人才需要晋升的,可以突破岗位结构限制,聘用到高一级岗位上;制定了《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实施细则》,使部分达不到户籍准入条件的人才通过这一渠道落户;针对事业单位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采取多元化招聘方式。例如,为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紧缺型高层次人才的招聘难题,打破“笔试+面试”的常规做法,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了招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