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要闻 >> 浏览文章
 
尹蔚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www.chrdc.cn   2013年04月27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全面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十七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刻认识人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作用,将人才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近年来,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大幅提升。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1.2亿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人才贡献率为26.6%。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5550.4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11∶36∶53,1288.4万人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人才达到3116.8万人,6300万人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全国两院院士近1500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2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7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00多人,留学人员回国总数达到81.84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近10万,高层次人才群体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二)人才发展政策措施不断创新。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国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18个重点领域人才专项规划编制完成,31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围绕重大人才政策创新,全国制定出台了43项重大政策措施,涉及72项政策要点,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示范带动下,各项人才工程逐步启动实施。全国31个省区市都编制出台了人才发展规划,初步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人才工作。在中央层面政策创新带动下,各省区市制定出台各项具体人才政策370多个,人才政策创新带动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三)人才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目前,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6000家,从业人员37.8万人,固定交流场所4.4万个,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网站近8600个,人力资源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基本确立。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区域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开发,建立了“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西部各省区市”“中部六省”“环渤海地区”等区域性人才合作机制,人才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人才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形成。人才服务业蓬勃发展,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大规模开展。

(四)人才工作新格局逐步完善。在总结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保障措施等做出系统规定,党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用人育人单位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完善。围绕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意见》的通知,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加快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和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了党管人才的领导力、创新力和执行力,“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正在逐步内化为各级党政领导的自觉意识和常态举措。

(五)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伴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人才事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以及一批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力量。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才工作开拓创新取得突出成就的五年。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人才激励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工作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来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有许多工作经验值得总结发扬: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合力。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尊重人才的个性和特殊禀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相结合,发挥作用和体现价值相结合。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的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使人才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十八大对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充分肯定我国人才工作的积极进展,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涵盖了人才工作的战略意义、总体目标、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和国家人才理论实践的最新成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对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战略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危机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为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优势地位,发达国家相继把大力引进开发高端人才,增强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以人才战略为核心,从多角度强化创新政策,完善创新环境,成为发达国家确立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手段和重要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二)深刻领会建设人才强国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具体而言,要在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三)深刻领会人才工作发展的决策部署。十八大报告对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做出了专门部署。概括这些要求和部署,就是要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突破和重大工程实施四个方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着眼于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要求及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中来。

二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重点是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创新重大人才政策,力求以政策突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策创新的重点包括: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政策、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四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当前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主要包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三、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紧紧围绕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匮乏、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发培养“两高”人才,带动整体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健全规划的实施体系,加强规划的实施协调和监督管理,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等队伍建设项目为抓手,带动构建国家高级专家选拔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大留学回国人才工作力度,完善落实《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的配套政策体系。稳步推进博士后制度改革完善,新设立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做好博士后日常经费和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加强博士后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新技师培训项目,开展全国职业培训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基层和非公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人才岗位发展阶梯,整合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政策,建立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全面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等重点项目,引导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二)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加快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意见,全面推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启动工程技术人员、技校教师等职称制度改革。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进人行为。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完善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创新创业人才倾斜。

(三)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打造我国人才竞争优势。要做实、做精、做强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和品牌项目。配合中组部,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稳定规模、确保质量、优化结构,全面实施“万人计划”,严格遴选、科学培养、塑造品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统筹实施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加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力度,组织开展技师培训项目,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新项目,更好实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等。做大做强传统项目,进一步发挥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华技能大奖、三支一扶等一批人才项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加强国家、地方人才项目的衔接配套,实现人才工作项目上下对接,同频共振。

(四)培育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市场的统一和改革进程,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身份分割,逐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制度。推动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运行格局,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正面引导、行业自律等多个层面,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继续抓好诚信建设和秩序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的协调机制,进一步规范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人才的有效配置。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区域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推动长三角、泛珠三角、东北地区、京津冀、西北五省、中部六省等人才区域开发合作深入开展。通过提升人才资源市场的人才配置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

(五)强化人才公共服务,推动政府人才工作职能转变。根据国家重点项目产业的人才资源需求,制定发布紧缺急需人才目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完善人才档案管理政策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服务系统。研究配套推进户口迁移政策调整,落实人才跨区域、跨行业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强人才安全管理,探索重要人才的流动预测,规范流动程序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为载体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平台,以专家服务基地为载体的服务基层平台,以继续教育基地为载体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平台,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的留学人员创业平台。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留学人员服务窗口建设,完善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信息服务网络,推进职称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把加强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基础建设来抓,切实推动政府人才工作职能转变。

(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要围绕人才开发的重点环节和重大问题,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政策创新的体系化建设。同时,积极推动把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推动人才工作的长远发展。推进人才开发促进法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完善保护人才和用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抓紧研究制定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以及推动非公经济人才与公有经济人才同等待遇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制定政策和推动立法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把人才工作从依靠政策文件向依靠法律法规转变。

(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提高政府人才综合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政府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针对政府人才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试点探索,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人社部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的配合,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更好履行综合管理职责,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政府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部门协作的政府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系统、行业内协调沟通,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整体职能优势,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丰富完善综合管理手段,推动政府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转自4月15日2013年第2期《党委中心组学习》,本报刊发时略有删节)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