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要闻 >> 浏览文章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意义(2)
www.chrdc.cn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带有全局性的任务

    教育既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这一论述阐明了教育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学龄人口入学机会迅速扩大,当前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免除了学杂费,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领到了免费教科书,780万家庭贫困寄宿学生领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开始建立,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年惠及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男女学生比例趋于平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户口学生比例已提高到52%。教育收费和办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公平的推进成效十分显著。

    但是,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社会上蕴藏着特别旺盛的教育需求,办学条件及财政投入却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存量劳动力文化程度差距依然很大,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明显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差距不小,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教育公平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有关。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要求深刻地展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更高期望和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党政部门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保证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具备就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还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逐步使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使运行更加公平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基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一是公平的教育,二是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注定了在不同教育阶段所能够实现的公平程度以及质量水平的有限性。而且,教育周期比通常的经济周期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更要充分估计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我们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统筹个人与社会、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教育需求,统筹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引导社会教育需求朝务实方向发展。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既要尽力而为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量力而行。这样,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满意状况,才能逐步调整到与国情环境和国力条件相契合的程度。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