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观点 >> 浏览文章
 
“学历歧视”源于畸形人才观
www.chrdc.cn   2013年04月19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热话题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特别强调,凡是教育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4月17日新华社报道)

  ■一评

  盛会

  近年来,“学历歧视”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统计显示,七成多的高校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90%以上的招聘广告中含有歧视性条款,而中国每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有九成多来自于非211、985高校,这就意味着许多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起点上就面临歧视,连起码的公平展示、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都难以获得,以致“同等学历不同等待遇”。 

  人们常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也常说“英雄莫问出处”。“学历歧视”以学历出身而非能力高低来选拔人才,是一种十分粗陋的选拔方式。那么,为何招聘偏爱985、211等高校毕业生?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招聘单位看好的并不是人才能否胜任工作任务,而是因为这些高校学历可以制造出“好看”的人才数据。简单地说,就是畸形的人才政绩理念在作祟。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宣传自己的人才队伍构成时,总会列举出海归数据、985、211工程高校的比例数据,不难看出,这些单位对“学历”本身的极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科学的选人机制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相”一眼就否定他,连进赛场的机会都不给。在就业招聘上,无论是“985”“211”高校,还是其他高校,包括专升本、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等等,都应该一视同仁,拉在同一条线上进行竞争。而决不能直接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与学历层次、毕业院校的录取批次挂钩,生硬地对应聘者提出学历、毕业院校等具体的歧视性要求,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用相马代替赛马”的不科学机制。

  当然,要彻底杜绝“学历歧视”现象的发生,还需要从制度层面架构起科学的人才理念。首先,要适时颁布和有效执行确保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如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或在现有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款,对学历歧视的形式、责任认定、杜绝学历歧视的适用范围给予法律界定,规定针对学历歧视的法律处罚、救济措施,以刚性手段纠正学历歧视的行为,为劳动者争取平等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针对高校的“教育血统”论,劳动人事部门应该启动调查,对这种明显的学历歧视行为实施问责,维护所有毕业生的发展

  权益。最后,要真正革除森严的大学等级制度,让学历歧视现象从根本上消除,使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得以体现。

  ■再评

“等级”在心中,禁令将成空

  浦江潮

  我的外甥去年大学毕业,因为读的是二本,在就业市场上处处碰壁,很多好一点的单位招聘都只要985院校或者211院校的毕业生。一气之下他选择考研,但是,很多名牌高校招收研究生,同样是“非985院校、211院校不要”,来自其他院校的考生成绩再好也不行,根本没有竞争的机会。都怪他高中时读书不用功,只考上二本,原以为只要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就可以考个名校研究生以改变自己卑微的文凭“出身”,没想到“出身”卑微就要永远卑微,再努力、成绩再好也没用。研究生招生与就业招聘的双重“非985院校、211院校不要”,使得高考没考好的学子几乎失去了翻身的机会——什么叫“一考定终身”?这就是。

  高校研招也好,单位选材也罢,对名校毕业生高看一眼似可理解,问题在于,你得给非名校毕业生平等竞争的机会。如果一个求职者因为能力、素质而败下阵来,这是正常的就业竞争,怨不得别人;可是,如果招聘单位一开始就把一部分求职者排除在竞争之外,这就是一种就业歧视。以能力和素质论英雄,而不是以985院校、211院校论英雄,这不仅是招聘单位的明智选择,而且是法律的要求,比如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不管是高校研招还是单位选才,都把毕业生的母校分成三六九等,进而把毕业生也分成三六九等,如此公然的招生歧视和就业歧视,盛行多年居然受不到任何管制和处罚,学子们及其家长们更是徒呼奈何。其实,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只是高校和用人单位,所谓985院校、211院校,所谓一本、二本、三本,本身就是身份贵贱的标签,早已高下立判。既然高校本就存在等级之分,就难免导致用人单位青睐“上等”高校的毕业生,瞧不起“下等”高校的毕业生。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把高校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缘于行政权力把高校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最后说说教育部的禁令,能有多大实际作用呢?即使不发布歧视性的招聘信息,但“非985院校、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仍会存在于招聘单位的心中、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找个理由拒绝其他院校的毕业生,那还不容易?禁令立即变成一纸空文。高校被分成三六九等,却要求用人单位对所有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何其难哉!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