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人才评价工作网 >> 人才观点 >> 浏览文章
 
为国际化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开辟道路
www.chrdc.cn   2012年05月02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人才关乎国计民生的长远大计,更是最重要的创新活力和潜在的发展动力。而全球化时代,为抢占国际竞争和创新发展的先机,各国政府也将国际化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纳入重要的国家战略,纷纷制订各种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政策,国际化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话题。

  根据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我也做过一个关于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调研,发现在已经成功地创业者样本平均年龄也是32岁左右。一个有志的人对成就一番社会理想的冲动在年轻的时候是最旺盛的,因为尚没有失败的经历,没有太多现实的束缚,更不用瞻前顾后。尤其对于流动性高、发展空间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的国际人才,三四十岁的青年阶段正是学有所成,胸怀大志,最有精力和闯劲的时期。具有国际生活和学习背景的青年才俊不仅有着年青人奋进的创业激情和充沛精力,而且拥有国际化视野,他们以活跃的思维、先进的专业基础、社会理想成为社会创新的最大动力,为我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带来活力和创新精神。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拥有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密不可分,他们改变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清末的留美幼童学成归国后,在年纪尚轻的时候担负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并作出了重要成就,其中不乏北洋政府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主持第一条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等人,留日学生邹容18岁便写出了震动神州的《革命军》;五四时期,28岁的留美海归博士胡适被聘为北大教授,37岁的留日海归陈独秀执掌北大文科总长之职。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十二个代表平均28岁,八个都是海外归国的留学生。这些改变历史的海归青年人才无一不是在激情和精力最旺盛的人生阶段为时代增添了创新发展的活力。一个具有开放精神的时代,一方面是包容多元文化是国际化的;另一方面是朝气蓬勃,年轻化的。在这样开放的时代中,具有国际视野和经历的青年才俊最能崭露头角,不断涌现,如此时代和社会必定充满朝气和希望,富有创新和活力。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在思想解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引领新经济创新的成功创业者李彦宏、张朝阳,学术创新领域的知名学者施一公、饶毅,还是跨国公司高管张亚勤、李开复,资本运作高手汪潮涌、沈南鹏等都是拥有国际化留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海归。他们在三四十岁的青年时期或开辟了某个领域,或创新了某项事业,或引领了某个行业。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时机中,这些国际化的青年才俊因为熟悉东西方不同文明、掌握人类先进知识成果,在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国际化青年成才的典范。

  既然青年人才是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又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球各国都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纳入重要的国家战略,制订各种吸引和留住国际化青年人才的政策。中国社会历经三十年成功的改革开放后,未来三十年或更长时间里,经济方面如何升级转型,文化思想领域如何取得的创造性突破,如何在全球化背景战略布局取得竞争优势,无疑需要大批高端的国际化青年人才。所以,未来的发展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解放思想,也要在人才观念上解放思想,破除陈腐的用人理念,大胆创新人才机制、唯才是举,目光长远地为培养、储备国际化青年人才开辟道路。


 相关链接

 

 

 
 

   
 
中国人才有限公司云提供计算服务 已认证